足球运动员年薪降到500万后,前国脚:别降了!球员就该挣高薪

24直播网 秋姐居 秋姐居 2025年04月04日 08:40

文l李威

编辑l李威

前国家队球员近日发声:“薪资不能再降了,再降真的没法生存!”

此言一出,迅速引发广泛关注。早前,影视明星潘粤明也曾对中国澳大利亚足球联赛的失利表达不满。

他甚至开玩笑说:“不如把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组织起来踢球,说不定还能看点儿意思。”

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有些“过激”,但确实反映了目前国足水平下滑的事实,

以及它在公众心中的地位日益降低。

多年前的小品《白云黑土》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:“最让人失望的运动就是中国足球。”

遗憾的是,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们依然没有看到明显的进步。

归根结底,这不仅和体系、教练有关,还和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。

这位前国脚提到“不要降薪”的问题,其实反映出他对当前收入状况的不满。

回顾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,这是中国足球薪资最高的黄金时期,年薪轻松突破千万大关。

可以想象,在那段日子里,国足运动员的收入有多么可观。

然而,“降薪令”实施后,尽管运动员的收入有所减少,但我们也要正视他们的竞技水平是否配得上这样的高薪。

在这薪资巅峰的十年里,中国足球并未展现出与之匹配的发展成果,也没有赢得任何重要的奖项。

按照这位前国脚的说法,现在国足运动员的年收入大约在500万左右。

对于普通人来说,这个数字无疑是天文数字,但对于运动员而言,这不仅是消费能力的体现,也是对他们付出的一种回报。

那么,为何还会对500万的薪资感到不满呢?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国足的真实现状。

首先来看球员的薪酬结构,专业足球运动员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“基本年薪、比赛奖金和商业代言”三个方面。

其中,能够获得商业代言的运动员少之又少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同时,由于中国球队多年来未能在重要赛事中取得好成绩,因此比赛奖金也微乎其微。

这样一来,顶级球员的主要收入来源便缩减为“基本薪资及商业代言”。

然而,由于国足整体形象不佳,即便是顶尖球员,能拿到商业代言的机会也在逐年减少。

事实上,只有极少数球员能够同时享受这三个方面的收入来源,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远低于外界想象。

为了弥补收入不足或应对比赛失利带来的压力,许多职业球员开始寻找其他出路,比如转型成为青训教练,或者涉足体育用品销售等领域。

这种多元化发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压力,但与黄金十年的高薪相比,仍然差距巨大。

其实,这一切都与运动员技术水平息息相关。如果国足能够在国际场上取得佳绩,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商业合作机会,从而大幅提升球员的收入。

例如,这位前国脚提到,中国球员的年薪远远落后于日韩球员,甚至不及他们的三分之一,更不用说与欧洲五大联赛球员相比,连人家一周的收入都赶不上。

对此,我们需要告诉这位“前国脚”,你的抱怨听起来像是在“诉苦”。

国足的水平摆在那儿,无论与日韩还是欧洲五大联赛相比,差距都是显而易见的。

一方面,这些国家在训练体系和方法上更加成熟;另一方面,他们在宣传和赛事成就上远超中国足球,吸引了更多知名品牌的合作。

这不仅提升了球员的收入,还通过赛事曝光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,实现了双赢。

反观我们的国足,凭什么能够超越他们?每次提及中国足球,总伴随着质疑和争议。

举个例子,任何一项专业运动都需要高强度的训练,运动员身体状态往往非常出色。

乒乓球为例,中国乒乓球队员的手臂肌肉明显发达,这是长期高强度训练的结果。

然而,作为需要跑动、跳跃等高强度训练的足球运动员,掀开衣服却看不到一丝肌肉,反而是一堆肥肉和小肚腩。

难道这样的人能上场比赛吗

看看欧洲球员的比赛现场,每一位运动员的身材都非常健硕,充满力量感,这是他们刻苦训练的直接体现。

而我们的球员呢?不是被调侃,就是让观众感到无奈。

他们是否考虑过对得起赛场上的数万名球迷和支持者?

作为一名球迷,尤其是中国足球的粉丝,我们期待每一场比赛都能带来惊喜。

可结果往往是失望而归,只能摇头叹息,甚至无话可说。

眼睁睁看着奖杯落入他人手中,观众们心疼得眼眶泛红,可这一切似乎对国足没有任何触动。

比赛结束后,他们依旧该购物购物,该玩乐玩乐,毫无反思之意。

各种纹身、大肚腩层出不穷,令人直呼“看不到希望”!

最近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更是让人失望至极。

虽然开场时有几个进球,凭借前锋的努力拿下几分,但随后暴露出队伍中的诸多问题。

无论是战术配合还是团队协作,都漏洞百出,完全看不到一支球队应有的默契。

用观众的话来说就是:“各自为战,被对手牵着鼻子走,甚至沦为对方的陪衬。”

不知道赛后复盘时,他们是否会感到羞愧?

曾经带领其他国家球队取得胜利的伊万维奇教练,如今执教中国队却显得力不从心。

我们已经不敢对他们抱有任何期待。

虽然奇迹可能会发生,但我们已经失去了信心。

这就是当下中国足球面临的困境。年轻球员虽然有冲劲,偶尔能拿几分,给人短暂的惊艳,但这仅仅是“昙花一现”。

毕竟足球是一项强调团队协作的运动,单靠一两个人无法改变全局

如果队伍的整体水平无法提升,就算请来再优秀的教练,也无法实现高水平的成绩

换句话说,如果我们自己的基本功不过关,别人已经跑出百米,而我们还在原地踏步,这不是进步,而是退步。

更不能抱着“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”的心态,国家足球队职业球员肩负的是国家荣誉和发展重任,而不是闹着玩的。

球迷表示:“再给他们一点时间,让他们多努力吧。”

但这种态度就像溺爱孩子一样,原本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,结果却成了“歪脖子树”,既没有成绩,也没有结果,最后还反过来埋怨环境不好。

的确,限薪令对那些长期享受高薪的足球运动员是一种冲击,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。

从2021年开始,中国足球职业球员的收入大幅下降。

大家可以试想一下,从年收入几千万骤降到500多万,心理落差可想而知。

那些所谓的奢侈行为也只能戛然而止。

在这种背景下,前国脚徐亮再次提起此事,并表示如此大幅度的降薪可能会影响更多人投身足球事业。

他还担心这会导致青训人才短缺,出现“青黄不接”的局面,甚至可能造成断层。

徐亮更是直接提出,运动员理应获得高薪,一方面是为了吸引人才,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们辛苦付出的认可。

然而,这一点很难让人认同。相较于目前国足运动员的表现,他们的辛苦程度甚至比不上底层农民工。

虽然两者的工作性质不同,但从成就和贡献来看,大家都看在眼里。

我们也理解运动员职业生涯短暂,通常不超过十年,期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身体损伤。

但面对现在的成绩,我们实在难以接受。

至于未来是否会改善,目前尚不清楚。

不过,随着越来越多的赛事走向商业化,如果没有完善的训练体系和严格的水平要求,想要重回黄金十年的高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
作为普通观众,我们的建议是:与其一味抱怨,不如努力提高国足运动员的整体水平,展现中国足球的力量,推动市场化发展,从而提升运动员的收入。

每个人都应该明白,付出的价值和取得的成就是相辅相成的。

单纯依赖“养老”或依靠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是不可持续的。

唯有具备专业能力,才能站稳脚跟。没有成绩、没有知名度,无论如何也难以再现辉煌,所以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提升专业水平上。

信息来源:

极目新闻 齐鲁壹点 中国新闻周刊 河南商报 徐量抖音

极目新闻

齐鲁壹点

中国新闻周刊

河南商报

徐量抖音

【免责声明】

文章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旨在传递正能量,无低俗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!如有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
上一篇:国足排名被叙利亚队反超 需避免连败及时止损

下一篇:国足排名跌至94,未来稳定亚洲三档?